揭秘瑞幸天堂2网页版背后的资本江湖(2)
时间:2020-04-07
2003年,是刘二海的转折之年。此时,他正在北大读EMBA。在一次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投资举办的讲座上,他认识了联想投资的合伙人王能光。数次交谈后,刘二海从铁通网络公司的运营总监辞职,进入了投资界。 而2003年,又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大年,一场SARS非典的疫情,使得互联网快速发家。 从高级投资经理做起,一直到董事总经理直至2015年。12年间,刘二海主导了联想系大量的知名投资:神州租车(HK:0699)、易车(NASDAQ:BITA)、人人网(NYSE:RENN)、乐逗游戏(NASDAQ:DSKY) 、智联招聘(NYSE:ZPIN)、天神互动(SZ:002354)等等。 2015年,刘二海自立门户,创立了愉悦资本,迄今投资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项目:摩拜单车(Mobike)、蔚来汽车(NYSE:NIO)、蛋壳公寓(NYSE:DNK)、途虎养车...
copyright dedecms
可是,他与瑞幸大Boss陆正耀的故事,可是要从2005年说起。 2005年10月,联想投资易车。刘二海越来越关注汽车后市场。2005年8月,陆正耀创立联合汽车俱乐部(UAA),同样期望入局汽车后市场。 在刘二海之前的调研中,他查到过UAA这家公司,出于对模式的好奇和这家公司也符合寻找投资项目的标准。几经周折,刘二海“陌拜”到了UAA的总裁兼创始人陆正耀。 织梦好,好织梦
2006年8月,联想投资入股UAA,投资800万美元。这是刘二海与陆正耀第一次正式在资金上的合作。虽然UAA业务增速很快,但是真正赚钱的并不是会员费的缴纳,而是后续的汽车保险的销售。而保监会的一纸规定让这个业务几近清零。转型成为了UAA的当务之急。 随着一嗨租车和至尊租车的崛起,陆正耀在2007年成立神州租车,进军汽车租赁行业。钱从哪里来?联想等机构的早期投资,一是不足以支撑快速的扩张,二是到了2008年,金融危机来临,大量的机构不愿意投资。陆正耀见了几百家机构,全部收效甚微。 直至2010年9月,联想提出了“10亿债权+2亿股权”的控股型战略投资模式,机会重新来到了陆正耀面前。为什么联想会感兴趣?此时的陆正耀手上的牌有什么? 据未验证的小道消息,陆正耀当时最大的牌就是“因为提前了解到北京要开始限号的消息,于是大量低价收购北京的租车公司,获取了12-13万个北京租车公司的车牌。这才是背后的硬核资产。 而在联想投资之后,联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,最终获得了超过60%的股权,成为了神州租车绝对的控股股东。创始人陆正耀成为了小股东。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,小股东陆正耀立志想打一场自己是大股东的战役。 dedecms.com
同时,联想入股其实背后也是黎辉的“礼让”。2010年的时候,黎辉也认识了陆正耀,并且认为神州租车是符合标的的投资,经过几轮谈判,黎辉所代表的华平正式开始对陆正耀进行尽职调查,并且签署了“独家保护期”的协议。根据协议,在华平做尽调的时候,陆正耀不能与他人达成投融资协议。 而正当华平的尽调即将完成的时候,陆正耀和黎辉坦诚陈述了联想的条款。而此时此刻,黎辉不但没有动用独家期的条款保护,反而说到:“联想提供的债权融资支持是华平不能给的,神州应该与联想合作。”于是,陆正耀和黎辉的友谊从此开始。 本文来自织梦
再往后,就有了能将所有事件串联起来的时间线:
内容来自dedecms
2010年,神州租车拿到联想投资,黎辉代表华平退出投资竞争。2012年,神州租车想美股上市,谁料浑水在2011年开始猎杀各式各样的中国概念股,美股上市被迫折戟。2012年随后,黎辉华平出手相救,投资神州租车。2014年,神州租车港股上市。2015年,陆正耀等人港股套现离场。2016年,神州优车新三板上市,黎辉决定加入神州优车。2017年上半年,由于市场的流动性有限,套现无望,黎辉创立大钲资本。2017年6月,瑞幸咖啡(BVI)公司成立,新的故事从此起步。
当然,彼时的联想投资在2012年更名为君联资本,也就是瑞幸咖啡A轮和B轮的投资方。 dedecms.com
本质上,瑞幸咖啡所谓的商业模式,就是一场熟人攒局的游戏。 神州租车的成功,是利用资本在限购城市迅速收购稀缺牌照资源,积累竞争壁垒的思路。 就像之前朱啸虎说过的一句话,简单而深刻:“最靠谱的关系,是一起赚过钱的关系。”
织梦好,好织梦
黎辉的大钲资本在2020年1月8日,减持瑞幸3840万股,套现2.3亿美元,持股比例从14.06%下降至12.15%。大钲资本资本表示,此次减持后,已收回当初对瑞幸资本的投资。 而刘二海的内部信件,则是百感交集:“一股也没卖”。 copyright dedecms
织梦内容管理系统
4、瑞幸模式可持续么?
copyright dedecms
国货之光?国货之耻?割洋韭菜?说到底,瑞幸到底靠什么赚钱?它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不是可持续? 根据瑞幸的财务报表: 2019年Q1:收入为4.78亿元人民币;2019年Q2:收入为9.09亿元人民币;2019年Q3:收入为15.41亿元人民币。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,Q4的收入大概率可能会在20亿左右。假设如此,则瑞幸在2019年的全年收入为49亿左右,剔除掉有问题的22亿,则还剩余27亿人民币。这意味着什么? 截止2019年底,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达4507家,即相比于2018年,新开了~2500家店。瑞幸在2018年的收入为8.4亿人民币。 2018年,~2000家店=8.4亿人民币收入(平均单店年收入42万)2019年造假数字剔除前,4507家店=49亿人民币2019年造假数字剔除后,4507家店=27亿人民币收入 这个数字,你感觉怎么样?如果瑞幸的收入是49亿的话,那么单店年收入达到100万+,是2018年单店收入的2倍有余,这个商业模式不要太好啊! 可惜,这个数字不是这么算的,具体的数字是: 2019年Q1披露,公司共开了2370家店(与2018年Q4新增~400家);2019年Q2披露,公司共开了2963家店(新增~600家);2019年Q3披露,公司共开了3680家店(新增~700家);2020年1月,瑞幸自己披露的是19年公开了4507家店(4季度新增~800家)。 也就意味着: 瑞幸的年收入=2000家店*平均月收入*12+400家店*平均月收入*9/12+600家店*平均月收入*6/12+700家店*平均月收入*3/12虽然说,这个算法是粗略的,但是结果却是惊人的。求解之后,每个店月的平均店收入为:179.8万。我真特么应该去开咖啡店啊!加盟瑞幸感觉真的很有赚头啊!即使是剔除了造假的数字,每个店的平均月收入为97.3万,也很好啊! 但是,这些财务分析有意义么?坐在一堆垃圾资产上面,它还是垃圾。面对被操纵的造假的数字,再做任何财务分析无异于自欺欺人。 30块钱的一杯咖啡,1.8折券卖给你,你花了5.4元购买,请问瑞幸应该计多少的收入?5.4元的现金收入,还是30元的权责收入?当然是后者,因为那8.2折都算营销费用。核心是瑞幸的增值税纳税额是按照30元去缴纳的,还是5.4元缴纳的? 如果是30元,最开心的莫过于厦门税务局,你刷单最好多刷一些,我这里的税收多多益善。但是如果假设厦门一直想引进总部经济,把收到的税收其中的75%返还了,这就真成为了一场皆大欢喜的“游戏”。 瑞幸的补贴让消费者满意,瑞幸的增值税(所得税估计这辈子也没戏了)让政府满意,然后返还回来瑞幸也没亏多少。销售额的增加使得公司在资本层面有了足够的故事,性感的财务数字吸引着投资人前来。不管是星巴克的股东贝莱德因为要对冲,fear of missing out,万一瑞幸成了,这个收益能补偿星巴克市场份额丧失的部分。万一瑞幸没成,我星巴克那边总归还会继续涨。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什么,但是就这样,大家全都一步步落入了骗局的圈套。 这就是一群聪明的人,利用人性所精心组织的“骗局”! 而更恶毒的还不止于此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
5、卖空期权 织梦好,好织梦